查看原文
其他

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中外记者都关心啥?

3月10日上午,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来自中外的40多家媒体齐聚甘肃代表团驻地,关注陇原高质量发展。
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围绕媒体关注的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甘肃经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甘肃实践及高质量推进积石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等热点话题进行回答。
关键词一:【经济增速】
“2023年,甘肃省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增速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作为西部地区的欠发达省份,甘肃是如何取得这一亮眼成绩的?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人民日报》记者提问道。
这也成为中外媒体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关注甘肃的焦点。
“这份成绩单对甘肃来说,既是信心底气,更是压力动力。甘肃发展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甘肃工作的每一次进步,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关怀厚爱,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定向引航。”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回答道,他用“四个一”总结概括对经济指标表现亮眼的认识。

兰州陆港新城片区全景航拍。(资料图)

“心怀一份感恩”,就是牢记领袖嘱托,奋力赶超跨越。任振鹤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3次对甘肃面对面指导,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和“五个方面”工作要求,提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两新”目标。在打赢打胜脱贫攻坚战、撕下“苦甲天下”历史标签后,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为抓手,深入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行动,树立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鲜明导向,自我加压、跳起摘桃,奋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跟上全国整体步伐。一句话,甘肃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甘肃不该落后,不甘落后,也不能落后,我们有信心书写新时代“激情燃烧的岁月”。
敦煌光电产业园区内熔盐塔式光热发电站万余面定日镜以同心圆状围绕着260米高的熔盐塔逐日发电。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斌银
“扭住一个主题”,就是着眼国家所需,深挖甘肃所能。任振鹤表示,甘肃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快高质量发展,甘肃省把国家所需和甘肃所能结合起来,突出的有三点:一是在能源资源保供上为全局添彩,去年新增新能源装机1200万千瓦,总量突破5000万千瓦,占总装机比重61.3%、居全国第2位。我省电力外送至22个兄弟省份,其中新能源外送电量251亿千瓦时,占外送量的近一半。去年煤炭产能达到1.17亿吨、产量6160万吨,产量较三年前将近翻了一番。二是在厚植产业根基上为全局添彩,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延伸发展14条重点产业链,工业投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国前列。三是在科技创新赋能上为全局添彩,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释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平台效应,去年规模以上工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7.1%,科技进步贡献率首次达到60%。

2023年,甘肃文旅火爆“出圈”。

甘肃4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除海洋、岛礁之外的所有地貌形态。
如意甘肃的大画卷,就是甘肃发展的金饭碗。任振鹤说,“如果说过去我们实现了‘美丽战胜贫困’,那么现在我们要进一步厚植绿色发展动能,实现‘美丽托起幸福’。”
他表示,“守好一条底线”,就是筑牢生态屏障,放大绿色效应。甘肃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绿色决定生死”的意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推进“三北”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创建大熊猫、祁连山、若尔盖3个国家公园,持续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果,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去年文旅市场火爆出圈,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187.8%和312.9%,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04%和102.4%。

强化一种意识,就是用好多重机遇,拓宽发展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甘肃最大的机遇在于“一带一路”。甘肃正处于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和自身优势加速释放的历史交汇期,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国家战略、“双碳”目标、区域协调发展等,都为甘肃带来宝贵机遇和绝佳“风口”。任振鹤介绍,甘肃省牢记嘱托,“强化一种意识”,用好多重机遇,拓宽发展空间,加快从“后卫”走向“前锋”。去年发运国际货运班列增长38%,外贸出口增长3.8%、高于全国3.2个百分点。
“有人说,来到甘肃就走遍了3/4的中国。”任振鹤热情邀请中外媒体朋友到甘肃走一走、看一看,体味“黄河之滨也很美”的独特风情,品品兰州牛肉面的地道清香,尝尝手抓羊肉的别样风味,听听丝路花雨、大梦敦煌的千年悠长,领略如意甘肃的大美风光和无限魅力。
关键词二:【灾后重建】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的6.2级地震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甘肃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积石山灾后重建依旧是外界关注的焦点。
12月19日,救灾物资源源不断抵达救灾现场,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郁婕 田蹊 丁凯 摄
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情牵灾区人民,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亲赴灾区慰问指导,各级领导一线指挥,多方救援力量紧急驰援,灾区群众安置井然有序,在活动板房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问道,甘肃在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有哪些重点思路和重要措施?灾区群众的春季生产安排是否正常?
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州委副书记、州长何东首先感谢媒体朋友们对灾区的关注支持。他说,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指挥调度下,在全国各地和社会各界的倾力相助下,全州上下万众一心,与时间赛跑、与严寒斗争,把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放在首位,迅速打赢抢险救援、转移安置、保通保畅、板房筹建、秩序恢复“五场硬仗”。
“在这场伟大的斗争中,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抗震救灾的‘中国速度’。”何东继续说道。
随后,他介绍了积石山灾后重建的总目标,“灾后重建,我们总的目标是力争用两年时间完成规划三年任务,所有重建项目今年开春全面动工,学校秋季建成办学,受灾群众国庆前搬进新居。”
积石山学子2024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第一课。
工作思路上,坚持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坚持住房安置与城乡建设相结合,统筹灾后重建与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在县城和中心镇规划设计14个集中安置点,完善配套设施,搬迁安置10800户受灾群众;坚持恢复重建与产业重构相结合,打造千头肉牛、万只肉羊繁育中心,因地制宜推广温室大棚,力争一年见效益、两年成规模、三年大提升,确保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更有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更有质量。
何东表示,原址重建提供了15套建筑形式,集中建设的平房提供了5类不同风格的建设类型。根据群众的家庭现状,提供了80、100、125和150平方米的住房。何东一边介绍,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灾后重建住房效果图,向在场记者详细介绍新建住房的设计风格和内部结构,“我们要充分做好群众的工作,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政府尽最大的可能满足群众的要求,我们最近培训了1万多人的干部和群众代表,下村入户,征求群众意见,让群众和我们一起把灾后重建工作做好。”
何东说,我们还在配合编制规划、精准谋划项目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实现“重建家园、安居兴业”美好愿景。此外,何东还就灾区群众春季生产的问题进行解答。
关键词三:【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良好营商环境是投资兴业的“广袤沃土”。
甘肃以优化营商环境、扩大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赋能,深入开展“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项目落地实施,重商、亲商、安商的氛围愈加浓厚,各方看好甘肃、投资甘肃的热度持续升温。新华社记者关注的焦点是,甘肃在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中,引进和落地大项目好项目的亮点成效和具体做法是什么?
从2020年到2023年,全省年度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幅达到98.64%,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高速增长。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副省长张锦刚介绍,2023年,全省共实施省外招商引资项目4452个,到位资金5961亿元、增长41.8%。今年1月份,全省新签约项目95个、同比增长400%,签约金额126.83亿元、同比增长65.06%,为实现一季度招商引资“开门红”奠定了良好基础。
引资质效大幅提升。全年引进“三个500强”企业99家,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22个、10亿元以上大项目232个,一批高质量、高科技、高端化项目落地实施。产业集群加速推进,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新引进第二产业项目1490个。12条重点产业链引进资金3230亿元,促进延链补链、建链强链项目集聚式发展。发展动能显著增强,一大批优质企业和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固投的49.6%,为广大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提供了新渠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国家发改委对我省2023年度营商环境评价综合得分为86.86分,营商环境满意度达到87.14%。
2023年,甘肃省特色优势产业招商推介会暨进口贸易签约仪式在上海举行。
招商引资具体做法上,张锦刚概括为“六个突出”,一是突出顶层设计。甘肃省委、省政府将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作为事关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连续每年年初召开全省招商引资大会。出台《关于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提出了7个方面、26条政策措施,明确了今后3年全省招商引资5个方面的目标任务。二是突出高位推动。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省市县三级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领导分区域联系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工作推进机制,形成了全省各级各部门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大招商招大商的生动局面。三是突出产业承接。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先后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等省区市开展省级专题招商推介活动,高质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组团式、链条式、集群式转移。四是突出方式创新。依托省外甘肃商会、各类协会机构设立14个省级招商引资“联络中心”“合作基地”,聘任21名省政协港澳委员为“甘肃省招商大使”,在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上取得丰硕成果。五是突出要素供给。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围绕“14+1”产业链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出台优先保障重大项目用地、用能和金融支持的系列政策措施,释放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充分展示甘肃招商诚意。六是突出服务保障,推行招商引资项目专班负责、全程代办等服务机制,全省100多个项目代办服务实体化运作机构,提前介入、主动帮办代办审批手续,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的服务。
关键词四:【生态文明】
甘肃在中国版图上宛若一柄玉如意,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会区,覆盖黄河、长江、内陆河三大流域,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资料图)

祁连千里绵延,黄河奔流向海,这是大自然对于甘肃的厚爱,也是赋予甘肃的神圣责任。对此,《光明日报》记者提问,甘肃省作为西部重要的生态大省,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甘肃,不断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等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新的部署安排?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底线任务来推动实施,始终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去年,甘肃省委全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统筹打好绿色转型整体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等七大战役,就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系统全面的安排部署。经过这些年不懈努力,甘肃省污染防治攻坚战连续两年考核结果为优秀等级,黄河流域生态功能出现积极变化,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黄河之滨越发壮美,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副省长雷思维表示。
去年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印发后,省委、省政府及时组织制定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美丽甘肃建设的实施意见》,聚焦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关键环节提出了细化举措,绘制出了美丽甘肃建设的路线图、施工图,奋力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甘肃篇章。
雷思维说,下一步,甘肃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紧盯重点行业,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饮用水安全保障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同时,还要紧盯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切实增强群众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筑牢国家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治理保护,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实现祁连山生态环境常态化监管,推进“三北”工程,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甘肃风能、光能资源可开发量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五位,具备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开发的优越条件。雷思维表示,甘肃省将充分发挥独特资源禀赋,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项目,在全省特别是河西走廊,创新实践“新能源+治沙”“新能源+农牧业”“新能源+生态修复”模式,以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甘肃力量。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推进“公转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力推进石油化工、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武威50万千瓦立体光伏治沙产业化示范项目。
同时,探索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甘肃实践示范样板,展现西部壮美风貌。以深入推进黄河生态保护治理和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为重点,努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河湖;整体推动城市结构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美丽城市;统筹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雷思维最后表示,甘肃省还将健全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美丽甘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助推甘肃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五:【敦煌文化】
敦煌,如历史长河中的一湾清泉,照鉴过去,也照耀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时强调,要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请问近年来,甘肃省围绕‘典范’‘高地’建设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中国日报记者向代表团提问。

“近年来,我们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始终坚持把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各项工作的统揽和主线,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传承弘扬敦煌文化实施意见,与国家文物局签订省部共建敦煌研究院协议,锚定‘典范’‘高地’建设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回答。
从厚重历史中汲取智慧,从悠远文明中获得力量。
近年来,甘肃“典范”建设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科研平台质量,组建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石窟与土遗址保护研究》创刊发行。大力夯实基础研究,开展5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编制技术标准13项。初步建成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完成莫高窟290个洞窟、2.6万平方米的数字化采集,上线“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和“数字藏经洞”。承接了60多项国内文保项目,还走出国门为吉尔吉斯斯坦、缅甸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中国方案。
“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不断完善敦煌学研究体系,开展6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出版《敦煌石窟全集》考古报告第二卷等学术专著90多部,发表论文560多篇,13项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迈出实质步伐,建成“敦煌遗书数据库”。依托敦煌文博会等平台举办学术会议50多场次,助力敦煌文化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文化弘扬书写新篇章。甘肃积极开展负责任的文化旅游,制定国家标准《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服务规范》和《石窟寺开放管理导则》,进一步优化旅游开放模式,推出虚拟体验“飞天”专题游览路线,游客参观体验感和满意度。在国内外举办敦煌展览150多场次,开发“云游敦煌”“敦煌岁时节令”等数字媒体品牌,推出《云赏敦煌》专题节目,持续讲好敦煌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服务保障再上新台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增加编制100个,163个自收自支编制纳入全额财政拨款保障,引进高层次人才32人,50余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和省部级人才计划。近期,甘肃又印发《关于加强敦煌研究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出台15条“硬核”措施支撑“典范”“高地”建设。为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和敦煌学研究,持续挖掘敦煌文化价值内涵,推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为建设文化强国、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汪万福语言铿锵。
关键词六:【乡村振兴】
“下一步,元古堆村在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如何做好从“攻坚战”到“持久战”转变的文章?”
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记者关注的问题,也是甘肃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答题。

元古堆村新地标。

元古堆村,位于甘肃定西,海拔2400米,三面环山,气候高寒阴湿,过去长期村落凋敝,人称烂泥沟,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绕过九曲十八弯,来到元古堆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勉励干部群众“咱们一块儿努力,勤劳致富,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这些年元古堆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中央和省市的支持帮助下,于2018年实现了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牢防返贫底线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些年,村里有三个显著变化。”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党总支书记董建新介绍。
“条件更好了,群众家里都是水冲式厕所,用上了电磁炉、煤气灶,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收入更高了,这几年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成了百合加工厂、羊肚菌生产基地,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477元,比2018年增加了639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也达到了100万元。精气神更足了,随着产业发展、村庄环境不断变化,群众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大家勤劳致富的信心更强了,过上红火日子的愿望更高了,创造幸福生活的劲头更足了。2021年我们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去年被评为省级‘和美乡村’,成为全省推进乡村振兴的典型和样板。”面对记者提问,董建新对于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娓娓道来。

元古堆村开展春节文化活动。

董建新说,今后,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按照“五大振兴”的目标,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核心,按照“一户一业”的思路,带动百合、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多元化发展,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依托北京农道乡创企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培育民宿管家、乡厨人才和中药材加工人才,动员村上在外人才回乡创业。对优秀人才,推荐到企业、合作社、村“两委”任职,使管理人才、产业能人更好发挥作用。
每年组织开展“羌蕃鼓舞”“社火”“渭源花儿”等民俗文化活动和节庆赛事,增强群众的集体观念,培育文明乡风。同时,开展造林绿化和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创造美好环境和生活条件。发挥好村社干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动员群众、引领发展的能力,带领全村人民过上更加红火的幸福生活。
董建新最后表示,“说一千道一万,增加收入是关键。元古堆村会因地制宜,稳中求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往期荐读
金价“狂飙”!部分银行公告:上调→
放假通知:连休3天、高速免费!
58条政策措施!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重要通知

视频推荐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新甘肃客户端视频号


END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王梓懿)
编辑:杨宏玲
校审:高利萍
责任编辑:江文涛

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